欧巴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plog,网络流行语,以vlog派生的词汇 (photo-log),顾名思义是以图片以及照片的形式记录生活以及日常,是一种用碎片化图文记录生活的新方式,又称Photo-Log或Photo Bolg,指的是在拍摄的图片上配上相应的文字,以带有文字的图片记录与分享内容的形式,也被称为图片博客,一般被认为是Blog(图文博客)、Vlog(视频博客)的衍生物。它没有准确的中文读音,可以读作“普洛格”。

常见的plog软件有 黄油相机、Instagram、Nichi日常、Picsart 美易、Wecut等。目前以Plog形式传播内容的社交APP有Instagram、绿洲、微博、小红书等。

plog

网络上UGC内容生产永远不会止步于目前,随着“生活碎片”的说法逐步被广泛传播、Vlog的内容变得千篇一律以及制作方式显而不再“碎片”的现状下,一种名为Plog的生活记录方式出现了。

plog和vlog区别有哪些

如果你经常关注网络,就会知道一个词叫“vlog”,所谓的vlog就是用视频记录生活,v=video,是视频的意思,而log则是日志、日记的意思;现在无论是抖音、微信,都是很好的做vlog的载体,可以记录你的生活、旅游等等的“视频日记”。

除了vlog还有一种叫“plog”,所谓的plog实际上就是“用图片来记录生活”的—种方式,plog=photo-log,即图片、照片的意思。

用图片来记录生活是大家最常用、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方式叫“plog”而已。与Vlog(视频博客)相比,Plog以纯图片形式展现生活,假如配上灵动的文字就能够向观众更准确的解释图片内容。Plog有与Vlog截然不同的表达空间和方式。
其实,plog和vlog只是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一个是图片一个是视频,相对vlog来说,plog更容易更简单。vlog的拍摄前期和后期都需要大量专业器材或者软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摄和剪辑能力。Plog相对于vlog来说,所受到的环境和器材的束缚要少很多。作为Blog、Vlog的衍生物,Plog在操作与分享上更加简单快捷,制作门槛低,因此参与度高,辐射范围更广。很多网友表示,“快乐摄影,随心记录”是plog的最大特点。当然了,也有网友评价plog是一种静态的“生活流水账”。

另外,plog在处理和编排上面比起动态的vlog来说会更加容易上手操作一些,现在还有很多一键排版的APP,对于一些“技术小白”来说也十分友好。

plog的特点

1、制作简单、门槛更低
Vlog是一种集文字、图像和音频于一体, 剪辑美化后的视频日记,但入门门槛相对较高;而Plog制作简单且用时短,图片的形式也便于与他人分享,不需要太多摄影技术,只需要一份善于捕捉生活的美好心情,加上一些真实的感受或想法,就能创造出有趣的Plog。
2、满足更多人群的分享需求
在神秘的网络世界里,总有那么一群人容易被忽略。他们热衷文字表达、独自旅行,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创造力和想法;但同时他们害怕合群、害怕镜头、不善于社交。每个人都有分享生活的权利,那么Plog就是他们展示自己和面向社会的最好方式。
3、观看用时短、更直接获取信息
如果说Vlog满足了空巢青年的陪伴需求,那Plog更能满足表达自我的欲望以及更大范围的分享。依然充满信息流广告的网络圈,花费10-20分钟的时间看一段Vlog,确实不符合生活碎片化的节奏,Plog除了可以集中看多图的同时也可以快速获取创作者所表达的信息。
4、明星效应
前有欧阳娜娜+Vlog+YouTube,现有古力娜扎+Plog+绿洲,目前以Plog作内容传播的有古力娜扎、欧阳娜娜,还有张天爱、张韶涵、黄灿灿等不少明星也加入其中。通过明星Plog的曝光,利用“爱豆最近玩Plog那我也玩一下”的粉丝心理,能建立起对Plog的快速认知并加入。
与Vlog相比,Plog以纯图片形式展现生活,再配上灵动的文字就能够向大家更准确地解释图片内容,这样的Plog有着与Vlog截然不同的表达空间和方式。Plog会火,但不会完全取代Vlog。

拍出来的plog

如今我们活在一个人人都热衷于记录的时代,有了记录,许多生活的细节都变得清晰和充实。而展示和记录生活的载体和方式,这些年经历了多次演变,最初是文字博客blog,字数比较多,后来慢慢过渡到微博,随着短视频火爆,vlog应运而生,甚至还出现过mlog,就是用音乐和语音来表现,但普及度不高,再到plog,可以肯定的是,后续还会再出现别的表达方式来展示生活和表达意见。

打开社交平台或者朋友圈看到,一些90后网友发布的虽然是plog,但看来一点也不输vlog的灵动,比如简单加上滤镜的风景照,或者是美颜后的自拍,配上两句表达心情或情绪的话语。

有玩转plog的网友表示,毕竟现在无法出境游,最近整理了一下过往的旅行照片,加个滤镜,再简单修个图,配点灵动的文字,就能够向其他人更准确地解释图片内容,发布一下就能收获很多点赞,“简直是拯救了不少废片。”

旅行时,用“图片+文字”的形式记录旅途的心情和感受,让单调的照片瞬间变得有了故事感。除此外,更多的时候,plog的使用可以让琐碎的日常变得有趣。有网友表示,原来生活的糖,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时间缝隙里。

比如,出门吃饭,大家照例还是很喜欢用手机拍菜肴,甚至使用人像模式来获得画质更好的效果,其实可以在图片上增加一些文字,也可以选择与心情适配的字体和贴纸;烤肉时,把各种菜肴放到烤盘里,逐一圈出这些菜,用可爱的字体标注,然后再配上口感口味,甚至跟谁吃的等等记录性文字,一个看起来就很好吃的plog就有了。

另外,还有日常穿搭也可以用plog记下来,让每一天都变得有仪式感。这里有个新名词叫“ootd”。很多网友都有拍摄日常穿搭的习惯,于是就有网友特地把当天穿搭的一些亮点也标注了下来,比如颜色的上下呼应,小单品的点缀,鞋子的小心机等等。

Plog何以风靡社交网络

1. 明星效应下的模仿产物
与Vlog相似,Plog最初在国内的流行始于明星在社交平台上的普及。以曾带火国内Vlog的欧阳娜娜为例,拥有明星和普通学生双重身份的她,常常以记录日常为传播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Plog——在图片上配以写实的文字和可爱的线条,以此记录生活上的小细节或展现每日穿搭休闲,大大增强了图片的趣味性和故事性,让粉丝过足眼瘾。这为观看者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视觉体验,也加深了他们对Plog的认知。
众多明星、网红在社交平台上往往具有数量庞大的追随者,因此,他们作为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其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常常受到追随者们的重视与模仿。意见领袖介入大众传播进程,能将影响力扩大,加快传播速度、拓宽传播范围。[1]因此,明星的Plog调动起了网民们的注意力,带动更多互联网用户加入制作、分享Plog的行列,从而使Plog得以风靡社交网络。

2. 易于制作,便于传播
正如保罗·莱文森所说:“一切媒介的性能终将越来越人性化。”[2]在当下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更愿意选择高效快捷的媒介表达方式来达成自己的传播需求。作为Blog、Vlog的衍生物,Plog在操作与分享上更加简单快捷,制作门槛低,因此参与度高,辐射范围更广。
就制作步骤而言,制作Plog只需经过拍摄、修图和分享三个步骤,与需要具备一定视频构思、拍摄、剪辑、后期加工等能力的Vlog相比,用户仅仅需要根据个人意愿在图片上添加表情、滤镜、贴图等不同元素就可以完成Plog。
就制作难度而言,许多移动端快捷修图软件为Plog制作提供了便利,用户无需自己掌握图片后期制作能力,只要在修图软件上一键修图即可。就传播效果而言,与以文字记录为主的Blog相比,Plog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增加了文字和图片的互动,既增强了文字的真实性,又突出图片的主题,使得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大大增强了传播效果。

3. 满足了传播者自我呈现的需求
根据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基于特定需求动机使用媒介,而Plog与短视频最大的不同,除了内容展示为静态以外,还在于作者的个性化表达十分强烈,属于一种独特的自我表达和人际感知媒介[3],因此,取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依托社交圈子进行传播的Plog,往往更利于传播者进行自我表达,能够激发网民创作与表达自我的欲望。而这种创作和表达自我的欲望首先表现为个性化自我呈现。
2019年,微博账号@Ploggers发布了话题活动#Plog复兴计划#,吸引了大量网民带话题、发微博,来分享自己的Plog,该活动反响巨大,而后更是掀起了“LOMO”主义浪潮,即“Let Our life be Magic and Open”——让我们的生活有魔力、更开放。作为信息传播和社交的新方式,Plog风格多变,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个人风格来制作,其已然成为人们展示独特意志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次,作为载体,Plog还承载着传播者的形象建构工作,故而此时网民创作与表达自我的欲望又表现为表演型自我呈现,即人们有选择地摘取生活片段,通过披露并美化自己的生活的方式,在社交平台建立起贴合内心意愿的“人设”,从而达到获取认同感、归属感,获得社交圈反馈,积累社交资本等目的。
詹姆斯·凯瑞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表现的奇迹——创造现实并生活在我们自己的真实创造物之中的奇迹——建立在符号特有的品质之上:符号即是现实的表征 (of) , 又为现实提供表征 (for)。[4]
Plog以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素材,又往往在依托社交圈子搭建起来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本身具备一定真实性;而在对相应素材的选择、加工下,传播者构建起相应的社交形象,从而影响他人在真实生活中对他的看法。因此可以说,Plog既是传播者创造出的符号, 又是传播者生活的一种表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众多社交平台设置分享范围功能的出现,传播者开始有选择性地对好友进行Plog的呈现,他们甚至建立分组,按照不同分组发布不同内容,以此来建立、深化不同人前的人设。

4. 满足受传者的信息需求
首先,Plog对内容的精准表达满足了受传者进行高效的信息接收需求。单一的图片符号包含着隐喻、明示与转喻等多种象征意义,容易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受传者心理的影响导致传播变形,也就是说受传者有可能产生与传者初衷不同或相悖的理解;单一的文本叙述则需要花费大量的阅读时间,并且由于文字的修饰与美化功能,难免引起受传者对内容真实性的怀疑。
读图时代下,图文搭配的视觉传播在手机信息传播中的效果要大于单一形式的传播[5],而Plog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恰好以语言符号的优势弥补了非语言符号的劣势,使图文互为补充,起到互证真实、互相释义的效果,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视觉传播模式,这既有利于受传者在短时间内get传者本意,也迎合了碎片化信息获取的需要。
其次,Plog的主观视角记录内容满足了受传者的场景化需求。作为纪实性传播,Plog提供了一种向他人展示私人生活的途径,由于传者始终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记录,故而在Plog内容的展示过程中,传者与受传者始终保持“平视”状态,进行平等化地沟通与交流,带给受传者一种“透过屏幕,参与生活”的沉浸式体验。

Comment list ( 0 )

心满离

心满离,同意满离,即心满意足地离开,满意的离开评论区,表示在评论区看到自己想要的吐槽而满意。

勺男

勺男,是指傻男的意思,说一个人“勺”的意思是“这个人很傻”。 “勺”本来指一种有柄可以舀取东西的器具,但是在新疆话中“勺”一般是指“傻”、“头脑不灵光”意思,并且也常用于朋友之间的调侃。

生活碎片

生活碎片,指生活里琐琐碎碎的一系列片段,如某一件小的事情,某一刻的心情等。

小狗文学

小狗文学,即自称“小狗”写下爱的话语,或者写给“小狗”的话。在网络上所谓的小狗文学就是情感上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是治愈的,热烈且真诚的爱,将自己比喻成小狗。

白骑士综合征

白骑士综合征,是指白骑士综合症者通过在引导、帮助、救赎他人过程中救赎自己的人。患有这种病症的人,对伴侣或他人有着强烈的救助欲和帮助欲。

雀神

雀神,是指麻将打的非常厉害的玩家,有部电影就叫《雀神》,常见于香港电影中,香港电影桥段中打麻将的比赛叫“雀神争霸赛”。

猫猫教

猫猫教,网络流行语,也叫圣火喵喵教、彩虹猫猫教、世界猫猫教,和狗狗教一样,指的是网络上哪些疯狂喜欢宠物猫咪和宠物狗狗的群体,他们在网络上自发的组成了一个吸猫、吸狗的组织。

狗狗教

狗狗教,继圣火喵喵教后喜欢狗狗的人发起的“宗教”。和猫猫教一样,是爱狗人士自行组建的教派,再通俗点说,就是网络上哪些疯狂喜欢宠物猫咪和宠物狗狗的群体,他们在网络上自发的组成了一个吸猫、吸狗的组织。

雷区

雷区,是指由于布有或者怀疑布有地雷而具有危险性的区域,即地雷埋藏的危险地区。引申后为危险的应该避免的地区或情形。对于人来说,某个人的雷区,是指某人的禁忌事项,不能被别人所提及的东西。

梦核

梦核,是由因为“Dreamcore”翻译而来,是一种图片风格,与怪核有相似之处。通常使用白日梦或噩梦有关的主题。通过图像、视频和音乐等媒介来描绘梦核专注于模拟梦的一般感觉。像睡梦中出现过,记忆中却一片空白。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